海南文笔峰 |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预示着所有热烈繁盛终将归于宁静 秋之迷人在于淡然 人之幸福归于简单
来源: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
|
作者: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
|
发布时间: 23天前
|
80 次浏览
|
分享到:
风起知秋意,心静纳清凉。
夏日的热烈沉淀为秋的丰盈,
愿您在流转的时光里,
收获属于自己的从容与坚定。
立秋安好。
- 立秋通常在公历8月7日或8日,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到来,古人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这一节点。
- 汉代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首次将立秋正式纳入二十四节气体系,标志夏季终结与秋季开端。
- 周代已有迎秋礼仪,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天子率百官穿白衣赴西郊祭祀白帝少昊和秋神蓐收,祈求丰收。
- 宋代宫廷移梧桐入殿,太史官报秋时梧叶应声而落,寓意“一叶知秋”;民间则戴楸叶、饮赤小豆水,祈求健康(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梦粱录》)。
健康养生 防燥护肺 平稳入秋
1. 饮食调整
✅ 宜吃:
润燥食物: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(生津止渴)
健脾祛湿:山药、薏米、芡实(缓解“秋瓜坏肚”)
少辛增酸:葡萄、山楂、柠檬(收敛肺气,防秋咳)
❌ 忌口:
生姜、辣椒(加重燥热)
冰饮、寒凉瓜果(易致腹泻)
2. 重点防护
防秋燥:晨起淡盐水漱口,睡前蜂蜜水润肠。
防感冒:随身薄外套,避免“午热晨凉”温差袭肺。
护脾胃:煮粥加红枣/莲子,增强消化功能。
1. 作息微调
早睡1小时(22:00前),顺应阳气收敛。
晨练推迟至日出后,避免吸入冷露。
2. 家居环境
室内湿度保持60%:加湿器或清水盆防燥。
空调温度:≥26℃,避免直吹(尤其老人儿童)。
3. 情绪管理
减少激烈争执(秋应肺,悲忧伤气)。
午后静坐10分钟,闭目调息平心绪。
《礼记》载立秋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”
- 凉风至:北风取代湿热南风,带来初凉;
- 白露生:昼夜温差增大,晨露凝结;
- 寒蝉鸣:蝉感秋意,鸣声渐稀而清越。
古人认为此时“阳气渐收,阴气初长”,万物从繁茂转向成熟收敛。
1.啃秋(咬秋):立秋食瓜(西瓜、香瓜),源自《津门杂记》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”,寓意驱暑防痱、迎接秋凉。无锡等地还食鸡头米健脾润燥。
2.贴秋膘:北方盛行炖肉、烤肉进补,弥补“苦夏消瘦”,但需荤素搭配(如莲藕排骨汤),避免油腻伤脾。
3. 农事与祈福仪式:
晒秋:皖赣湘山区晾晒辣椒、玉米于屋檐,形成“大地艺术”,感恩自然馈赠。
摸秋:苏北地区立秋夜可“偷摘”他人瓜果,主家不怒反喜;未育妇女摸南瓜祈子,象征吉祥。
祭祀土地神: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“秋社”,酬谢风调雨顺,湘西苗族“赶秋节”更以歌舞选“秋老人”赠福。
4. 禁忌与避忌:
忌贪凉: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载“立秋日不饮生水,免生秋痱”,因“秋伤于湿,冬必咳嗽”(《黄帝内经》)。
忌闻雷见虹:江浙民间认为立秋后打雷、见虹预示旱涝,影响收成(《江阴县志》)。
立秋承载着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宇宙节律。从天子迎秋的庄严祭祀,到农人晒秋的五彩斑斓,再到一碗秋糕的圆满甜蜜,皆是中国人“敬天时、惜物候”的生活哲学。凉风初至处,正是人间烟火与天地时序温柔相认的时刻。
风起知秋意,心静纳清凉。
夏日的热烈沉淀为秋的丰盈,
愿您在流转的时光里,
收获属于自己的从容与坚定。
立秋安好。
国家AAAA级景区
海南省“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”
海南省乡村民宿金牌
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这里热情四溢精彩纷呈
这里静谧舒适颐养天成 这里吃喝住行四季皆宜
是个人旅行、家庭出游、团建聚会的不二之选